您现在的位置: 漳平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漳平市推广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 助力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2024-06-11 16:11:16 作者: 陈鸿杰、张陈鹏飞 来源: 漳平新闻网 分享到:

漳平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盛产水仙茶、台式乌龙茶,自古以来,茶事盛行。近年来,漳平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杯茶消消气,二杯茶说说事,三杯茶握握手”的“三杯茶”调解工作法,全面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2023年以来,推广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1395件,综合调解成功率达98.7%,实现矛盾调解率、调解成功率、群众对调解工作满意率“三个有效提升”,民转刑案件发生率、越级上访率、群体性事件发生率“三个全面下降”;2023年,《化解台胞台企纠纷“三缘融合工作法”》在中央政法委主办的全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并入编论文集。

坚持党的领导,凝心聚力促和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加强组织保障作为推广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

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推广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三杯茶”调解队伍,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强大效能。

发挥统筹推进作用。出台《推广应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 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推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提档升级。其中,市委政法委每季度牵头召开工作推进会。市法院以诉源治理为抓手,安排24名法官、16名法官助理全方位覆盖191个村居法官工作室,实现村居内纠纷不出村居。市司法局每月组织对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分类梳理。市公安局稳步推进公调对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激化前。市人社局、市卫健局等市直有关单位把“三杯茶”调解工作法内涵融入行业调解,调解质效进一步提升。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引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积极性,吸纳党员、乡贤、新“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人员主动参与“三杯茶”调解,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坚持特色调解,用心用情化隔阂

结合“以和为贵、息诉止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俭、清、和、静”等茶文化精髓,总结提升“三杯茶”调解工作法,达到“茶里有公正,茶中有和谐”。

沏好“第一杯茶”,消消气。茶道有礼,通过沏茶,以茶静心抚情绪,让当事人感受茶汤生津止渴、降噪去火,能够逐渐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地面对矛盾纠纷。第一阶段调解时严格落实“六个必问”,即必问双方矛盾纠纷的起因和经过,必问双方的诉求和意见,必问是否有证据和证明材料,必问对调解的期望和态度,必问是否接受过其他调解或处理方式,必问有特殊困难或需要。

续好“第二杯茶”,说说事。茶道有理,通过续茶,以茶说事解心结,结合茶道蕴含的和合共生、不偏不倚等内涵,以茶为媒引导当事人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并耐心倾听意见,认真记录双方当事人诉求,详细了解矛盾纠纷方方面面;必要时邀请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使双方能够达成共识。

品好“第三杯茶”,握握手。茶道有情,通过品茶,以茶聚力促和谐,传递茶道缘聚一杯、相互尊重、重义轻利等人生哲理,让双方当事人感受“和为贵”等茶文化精髓,消除隔阂,依法依理依情调解,促使双方握手言和,重归于好。2024年3月,漳平某轮胎企业发生一起工伤损害赔偿纠纷,通过“三杯茶”调解工作法,让当事人冷静下来,双方畅所欲言,找到纠纷关键点进行调解,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仅半天就形成共识达成和解。

做好“对台文章”,促融合。秉持“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理念,融入“三杯茶”调解工作法,编印《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帮助化解涉台企山林权属、生产经营、用工等纠纷,实现广大台胞“融入快、住得下、过得安、有奔头”。日前,漳平市永福镇某台企工人意外摔伤,双方在赔偿数额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产生矛盾纠纷,通过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让双方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坚持人民至上,心系群众解民忧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加强源头治理和关口把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及时发现苗头、消除隐患。

重视源头预防。认真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启动实施政法力量下沉一线工作,推动挂钩领导、下沉干部深入一线,发挥专业优势,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下沉646人次开展重点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工作。

重视风险排查。建立健全县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社区)每周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全面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理事公”、水仙茶非遗传承人、制茶大师、品茶师和种茶能手、乡贤等贴近群众、熟悉情况人群优势,及时发现苗头隐患;突出重点矛盾风险预警,以辖区一定时期内的高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上级部门高度关注等纠纷为重点,提前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进行精准预防,确保矛盾纠纷不激化不升级。日前,华某在漳平一工地作业时受伤住院治疗,要求高额赔偿并多次扬言采取过激行为。市司法局联合公安、住建、人社等部门运用“三杯茶”调解工作法,先后40多人参与,历经多轮调处,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成功预防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重视诉求表达。严格落实接访下访、领导包案等制度,创新信访工作“123”机制,采取源头预防、2个推进(推进初信初访化解、推进信访积案化解)、3项督查(分管领导督促、信访工作督查、市委督查督办)等措施,建立健全“受理、分流、调解、督办”等“一条龙”工作流程,主动回应群众诉求,保障群众权益。2023年以来,接待受理群众调解申请、提供查询咨询服务589人次,进京访下降60%、到龙岩市下降25%、信访秩序持续好转,重要敏感时期“零进京、零赴省”上访。

坚持依法治理,法治先行强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政法、信访等部门之间的衔接联动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

以案释法,加强全民普法宣传。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针对漳平市情,由市委政法委牵头,遴选20名优秀政法干警组建“奉法先锋宣讲团”,围绕群众、学生、干部三类群体进行分层分类法治教育“三堂课”,融入“三杯茶”调解工作法的典型案例,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全力做好转变民风、校园普法和干部学法三篇文章。2023年以来,法治精品课堂覆盖全市96所学校,开展夜间讲习堂5轮935次、干部大讲坛宣讲覆盖党员干部5000多人次。

法治融合,构建多元化解体系。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调解无果的,依法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等途径解决;仍有异议的再引导当事人依法提起诉讼;由市法院开展诉前调解、诉中调解,促进实质性化解。

信访调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把信访工作法治化纳入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要点,推进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扎实开展信访事项尤其是群体性信访事项所引发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联合调处,初信初访化解率达到91%。

坚持就地化解,因地制宜固根本

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唱主角,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三杯茶”调解工作。

倡导“人人都是调解员”。鼓励和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通过设立调解工作室等方式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法学、心理学、社会工作和相关行业志愿者、专业领域等力量协助调解,并由市司法局严把人民调解员选任关,建强专职、兼职相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2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5个,聘任“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员23名,专职调解员74名、兼职调解员409名。

强化综治中心建设。融入“三杯茶”元素,突出“和为贵”的文化内涵和理念,设计“漳平三杯茶”调解工作法标志,打造特色“三杯茶”调解文化墙;规范设置综合服务大厅以及“三杯茶”调解、心理疏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信访评理等功能室,做到权责明晰、运转顺畅。

提升调解员队伍水平。成立人民调解员协会,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法官、司法所所长和模范人民调解员授课,开展实训演练、技能大赛,组织调解员旁听观摩民事案件庭审,不断提升调解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责任编辑:陈建铭
时事热点
社会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