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平市花卉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中央、省级媒体纷纷报道漳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茶香牵两岸 同心忆光复——漳平台青受邀参与台湾光复 80 周年纪念活动 茶酒飘香融两岸 墨韵灵地启新篇——漳平水仙茶酒文化产业园等三大基地揭牌漳平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漳平市召开全市年轻干部警示教育会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漳平引发热烈反响漳平市召开秋冬季矿山安全风险研判会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漳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学细悟新思想 实干笃行促发展——漳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漳平市花卉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中央、省级媒体纷纷报道漳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茶香牵两岸 同心忆光复——漳平台青受邀参与台湾光复 80 周年纪念活动 茶酒飘香融两岸 墨韵灵地启新篇——漳平水仙茶酒文化产业园等三大基地揭牌漳平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漳平市召开全市年轻干部警示教育会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漳平引发热烈反响漳平市召开秋冬季矿山安全风险研判会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漳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学细悟新思想 实干笃行促发展——漳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每年都是网格员上门帮我们缴费,还耐心讲解医保政策,真是既贴心又省心!”漳平市溪南镇东湖村寨尾自然村88岁的独居老人郭玉娇欣慰地说。年老体弱的她生活虽能自理,但已无劳动能力,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在医保缴费期间,老人因行动不便且不熟悉线上操作,迟迟未能完成参保缴费。村“跑腿社”网格员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现场为老人办妥了缴费手续,并耐心讲解医保政策。
从“应急之举”到“民生品牌”的蝶变
东湖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出行办事极为不便。早在1991年,村团支部组织第一批34名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村民代办各类事务,初代“跑腿社”应运而生。此后,历经三次升级蜕变,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精心打造出“跑腿社”这一党建服务品牌,如今的“跑腿社”已发展成为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的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党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贴心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成为龙岩市乃至福建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2021年,东湖村被列为龙岩市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点,“跑腿社”也顺势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开启了服务群众的新征程。
为确保服务高效有序开展,“跑腿社”精心构建“村—片—户”三级服务体系,设立10个跑腿驿站。每个驿站配备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员和一名志愿者,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同时,明确代办事项30余项,涵盖政策咨询、医社保代缴等村民高频需求内容。在服务流程上,推行“受理—代办—回复”三段工作法,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定期公开服务记录,主动接受群众评议。这些举措,真正实现了服务流程的透明、高效与规范,让村民办事更加省心、放心。
从“党员带头”到“全民参与”的共治图景
“跑腿社”的跑腿员队伍是服务群众的核心力量,主要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小组长中挑选服务意识强、群众信得过的骨干力量。为提升跑腿员的实务能力,村里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综治、司法、民政、农业等部门专业人员授课。党员们带头冲锋在一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中得到显著增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斐然。
张和清、林兰英夫妇是低保户,丈夫智力残疾,妻子肢体残疾。每月,“跑腿社”都会组织志愿者走进这个特殊家庭,与他们促膝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细致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身体状况和实际困难,全面掌握他们在住房安全、生活物资等方面的需求。志愿者们不仅主动帮忙缴纳电费、代购农资,还定期为他们打扫房屋、整理庭院,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这个家庭纾困解难,传递温暖与关怀。
从“便民服务”到“共富引擎”的价值跃升
东湖村巧妙地将“跑腿社”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服务优势,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与文旅项目开发。在“跑腿社”的积极推动下,“东湖米粉”“东湖苦茶”等特色农产品逐渐走出大山,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同时,积极引进旅游企业,大力开发现代文旅项目。2021年以来,在建旅游项目累计投资达375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在东湖村逐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东湖村“跑腿社”不仅大幅提升了便民服务效率,更在党群之间架起了一座紧密相连的桥梁,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系,推动党建与产业、治理、乡风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