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漳平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大陆阿里山绽放融合新光彩漳平“三个环境”策略助推两岸融合走深走实

2025-11-20 14:50:00 作者: 赖韦元 黄益峰 来源: 漳平新闻网 分享到:

一面鲜红的锦旗,上书“情系台农助发展 精准服务护茶香”,近日被漳平台商联谊会会长李志鸿亲手交到漳平市场监督管理局永福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手中,这是漳平市深耕两岸融合的生动注脚。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素有“大陆阿里山”美誉,连续8年蝉联全国台创园综合考评榜首,成为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漳平市创新性地提出聚焦“准入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策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深化标准共通、优化市场监管,推动两岸融合从农业向多产业延伸,从政策红利向情感共鸣升华。


优化准入环境:从“便捷服务”到“产业共兴”

“从企业注册到生产许可,全程有人帮办代办,我们在大陆发展就像‘回家’一样安心。”福建笠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漳平市以“专窗+专班+平台”三维发力,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台胞台企“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专窗套餐”升级服务效能。漳平台创园设立台农服务专窗,整合经营主体注册、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通过“帮办代办+台企”嵌入模式,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深入茶园、工厂一线,累计协调解决台企用地、融资等难题59件,兑现奖补资金200余万元,办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35本。现已汇聚600多名台农、入驻90家台企,形成“以服务聚人心”的磁吸效应。

“以台引台”拓展产业版图。漳平市依托樱花文化旅游节、海峡论坛等平台,今年以来新批办台资企业13家,总投资1.36亿元。从江苏昆山、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台资产业转移,引进百竹园饮品、笠旺食品等企业,推动产业结构从单一农业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多元融合转型。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期间,漳平签约文旅康养、精密制造等合作项目7个,为两岸产业协同注入新动能。

深化政策环境:从“标准共通”到“示范引领”

“两岸专家联合制定标准,让漳平高山茶有了‘国际通行证’!”台品茶业负责人说。漳平市以标准共通为突破口,推动两岸规则衔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引擎”。

开创两岸联合制标先河。携手两岸茶界专家制定《台式乌龙茶》《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2项国家标准,填补海峡两岸联合研制标准的空白;发布实施《台式乌龙茶茶树品种》等9项福建地方标准,指导企业制定2项特色茶企标准,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品控的全链条标准体系。目前,漳平高山茶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年产茶5800吨,产值15亿元,带动1.2万人次就业,茶农年人均增收2万余元。

“三茶融合”打造示范样板。台品茶业建设国家生态樱花茶园产业融合标准示范区,创新“茶叶+文创+研学+旅游”模式,连续13年举办樱花文化旅游节,今年接待游客98万人次,旅游收入5.3亿元,获评“全国十大赏樱基地”。鸿鼎农场获批福建“三茶融合”两岸标准共通试点,组织台湾斗茶协会实地交流,推动两岸茶文化互鉴;山茶花生产技术标准共通试点入围省级试点,标准共通领域从茶业向花卉等特色产业延伸。

净化市场环境:从“品牌护航”到“法理融合”

“包装标签预审服务帮我们规避了风险,现在产品出口台湾、东南亚都很顺畅!”漳平永福台商联谊会会长李志鸿说。漳平市以“品牌创建+合规指导+柔性监管”组合拳,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台企安心经营、大胆创新。

地标赋能擦亮“金字招牌”。成立永福商标品牌指导站,培育“永福高山茶”“永福杜鹃花”等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指导台企申报专利36件、注册商标89件。通过知识产权培训提升台企核心竞争力,“永福高山茶”入选2024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百强,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

多元共治化解纠纷隐患。推行“预包装食品标签预审”机制,为18家台企审核标签样稿160份,消费投诉量明显下降。联合法院建立“电商枫桥”调解队,运用“三缘融合工作法”化解台企纠纷68起,实现“矛盾化解在萌芽、权益保护在一线”。落实轻微违法免罚清单,今年以来对台企开展事前指导5次,发放风险提示13份,以“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

“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漳平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三个环境”建设,以情感融合凝聚共识,以标准融合促进发展,以法理融合保障权益,让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共同绘就两岸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李萍
时事热点
社会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