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漳平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漳平岩芳共富茶场:“文火慢炖” 酿就共富佳茗

2025-11-19 09:55:57 作者: 赖韦元 来源: 漳平新闻网 分享到:

昨日,在南洋镇营仑村的漳平岩芳共富茶场中,70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兴裕俯身用手背探查炭焙篓温度:“60度,刚刚好。”这位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从15岁学茶到带领万人共富,成为非遗技艺与共同富裕交融典范。

非遗匠心守技艺

“文火”熬煮茶香传奇

张兴裕15 岁就跟随叔叔学做茶,叔叔“做茶要等茶叶‘醒’过来,也得等自己‘沉’下去”的教诲,让他铭记“文火慢炖”的坚守,清晨辨老嫩、正午盯晒青、夜晚练摇筛成为日常。20岁时,他练就“一口辨茶”绝技,能凭茶汤判断茶叶产地。

传统技艺“传内不传外”,他率先打破。“一人富不如众人富,许多村民跟着我学做茶,都掌握了扎实基础,回去后都能独当一面。现在,周边各村都有我的传人。”他的倾囊相授,改写了周边村民的发展轨迹。“以前我做的茶叶质量差,收入一直上不去。多亏张师傅悉心指导,现在产量提高了,品质也大幅提升,茶叶均价达到每斤300多元。”营仑村茶农刘弟坤说。

1983年他当代课老师时,将学校茶园变为“教学基地”,既教学生读书又带村民种茶。2014年成立岩芳水仙茶专业合作社后,他推出“免费教技术还管饭”的师带徒模式,传授采茶、晒青、炭焙等核心技艺。如今,他的30余名亲传弟子中,11人成为国家、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兴裕打造“立体化”培育体系,对基础弱茶农住到茶山“蹲点教”;每年在合作社、镇政府开设公益课4 - 6场;对残疾人、贫困户上门送有机肥、手绘流程图,累计培训超2000人次。

“红印章”到“世界名片”

非遗茶香飘向全球

“我的茶,每块都得盖‘张兴裕’红印章,这是品质的保证。”这份底气,源于张兴裕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核心茶园“零化学”种植,手工炭焙虽慢但茶香更透、口感更醇。他凭手感和嗅觉把控纸包焙干火候,成品茶饼乌褐透蜜黄,茶汤有兰桂香。2021,一位香料行业的朋友来访,希望他能烤制出茶叶中的茶香酮成分。他潜心钻研,经过四天四夜的烤制,终获成功。“这次尝试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茶叶品质实现质的飞跃。”之后,他又借助科学成分解析,将水仙茶中茶多糖、氨基酸等成分比例调控至理想状态,使茶汤口感更柔和、韵味更悠长。他撰写的《茶叶的内含物质》,被茶农奉为“手边经书”。

为让好茶走出大山,他也很“潮”。2020年参与“县长直播”,单场助农销售额超20万元;每年在非遗展览现场炒茶、摇青;在他的助推下,2021年“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202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带“张兴裕”红印章的茶饼远销多地,成为世界感知中国茶文化的窗口。

生态稳品质

“卖茶叶”到“卖文化”的价值跃升

张兴裕以岩芳水仙茶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构建“技艺传帮带、生态稳品质、帮扶有实招、收益有保障、品牌拓市场”的五维共富体系。

他重视生态,合作社100亩核心茶园“零化学”种植,人工除草、施有机肥、投放捕食螨防治害虫,茶叶连续多年未检出农残,收购价比普通茶高15% - 20%。茶农发现生态种茶更赚钱,“生态慢茶”理念深入人心,全镇生态茶园面积扩大到2万多亩,合作社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春茶、秋茶旺季时,采茶工日薪170元,包茶工12/小时,单季务工收入超4000元。

张兴裕将“国遗大师”IP转化为共富动能,线上参与直播、拍短视频,线下跑展会、进商场。他还向茶农发放手册,教大家讲茶故事。合作社的茶每斤多卖50 - 100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带动6个村287户茶农,辐射1300多人增收。南洋镇20世纪末水仙茶年产值仅80万元,如今达到9.4亿元,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漳平市全产业链年产值超31亿元。

如今,70岁的张兴裕仍坚守茶场,他说,岩芳共富茶场将推进三大计划:建传承工坊,培养30岁以下青年匠人;融科技力量,引入智能设备辅助炭焙、搭建物联网监测系统;拓共富版图,3年内带动周边10个村500户茶农加入。张兴裕用一生诠释“匠心”,这份“文火慢炖”的共富故事,将在时光中愈发香甜。

责任编辑:李萍
时事热点
社会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