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统战文化周启动暨同心馆开馆仪式举行速览丨2025年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漳平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漳平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漳平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提案审查会议漳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漳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组审议政府和计划、预算工作报告及其决议(草案)速读!2025年漳平市政府工作报告漳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政协委员分组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和各专委会工作情况报告龙岩统战文化周启动暨同心馆开馆仪式举行速览丨2025年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漳平市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漳平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胜利闭幕漳平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提案审查会议漳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漳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组审议政府和计划、预算工作报告及其决议(草案)速读!2025年漳平市政府工作报告漳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政协委员分组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和各专委会工作情况报告
端午节到了。漳平端午习俗与各地一样,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主题展开,寄托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但又别有特色。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古老的习俗。
裹粽子、送粽子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习俗。漳平粽子用箬竹叶包裹。这种竹叶宽阔修长,不仅能将粽子裹卷得结实别致,还散发出一股清新甜美的香味儿。扎粽子的丝线是棕树叶撕成的长丝,非常柔韧,也含有奇特的香味。包粽子主料必须是优质糯米。漳平的粽子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肉粽。用糯米配以猪肉、香菇、鱿鱼、海蛎等山珍海味裹制而成,属于高端配制。第二种是豆粽。用糯米和四季豆的豆仁包裹而成。这是素食一品。第三种是碱粽。这种粽子用上好的植物碱水浸泡糯米后,直接包裹。所用的碱通常是用油茶籽壳烧灰滤水制成。它能防腐保鲜,使粽子保存很长时间。过去没有冰箱,想让粽子多保存一些时日,就在原料配方上下功夫。另外还有一种方言叫“惬粽”,用糯米粉配上花生碎仁、白砂糖、芝麻粒等食材包制而成。四种粽子口味大相径庭,肉粽和豆粽是咸味的;碱粽包裹时不加盐也不放糖,蒸熟了蘸蜂蜜吃。惬粽包裹前放了白糖,当然是甜的。它们各有风味,非常可口。粽子讨人喜欢,大抵是因为粽叶、棕丝、糯米、佐料等香味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让人眷念的口感。人们都说,一吃粽子,油然想起妈妈的味道。
漳平城乡有个顺口溜:“初一裹乖粽,初二裹相送”意思是五月初一裹乖粽,孩子们吃了乖粽就会乖巧、伶俐、懂事;五月初二裹的粽子是送人的。主要是送给遇有家庭变故(指家有老人去世)的亲戚。旧时有变故的家庭是不允许裹粽子的,其他家庭会送去粽子,表示关怀。另外,端午节前,每个学生都给老师送粽子。溪南、象湖这一带还会给老师送红蛋。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在漳平一些比较偏僻的乡村还遗留着“讨粽”的习俗。就是让身体比较弱或比较叛逆的小孩穿件旧衣服,到村子里去讨粽子。乡邻们看到这样的小孩都会主动送给最好的粽子。希望他吃了粽子以后,变好变乖。叫做“吃百家粽”。
龙舟竞渡在九龙江上举行。此项活动明清时期已有之,主要是为了祭祀河神。端午这一天,由地方官主持祭礼,祈求河神保佑江河平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后两岸村民各置龙舟,举行龙舟竞赛,以先夺标者为胜,历久不衰。1984年起,漳平恢复停办20年的龙舟赛活动:每条龙舟装饰一新,由1人指挥,1人司鼓,1人掌舵,18人划桨,改夺标为竞速决定胜负。江上鼓声点点,舟如箭发;两岸观者如堵,呐喊助威,盛况空前。激励着人们踔厉奋发、力争上游。漳平西园丁坂龙舟队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和国际龙舟邀请赛,成绩名列前茅,声名鹊起。
插香草、洗香汤,以驱瘟避邪。端午节前一两天街头巷尾最热销的应该就是香草了。不仅每家每户大门要插上香草,而且还要多备一些,在端午节正午时煮汤水给小孩洗澡。据说这种草水大有裨益,可以驱邪除病。香草通常由五种植物组成:艾草、菖蒲、驱虫草、芭乐枝、榕树枝。
“请用”午时水排毒。端午节这天午时,先到河里去挑水,贮满一大水缸,并趁着午时未过,赶紧到河里去游泳。长辈说,洗午时水不长痱子。现在村里已经不用挑水了,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但洗午时水的习俗没有变。
盖平安符保平安。就是在端午节前,父母亲先给小孩买好新衣服,送到庙里去。端午节这天,由道士(俗称“师公”)作法,在新衣服上盖师公印,当天取回让孩子穿上。这样可以护佑小孩平安如意。叫作“过午时关”。这种习俗在漳平城乡都很流行。端午节这天庙里相当热闹。
到别家过节俗称“寄节”。就是12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时运不济的孩子,要去别人家过节。通常是到外婆家,当然也可以到其他亲戚朋友家。吃过午饭(端午节习惯在中午),这家还要用红绳子扎两个粽子,让小孩带上,在过桥时把它吃掉。这样可保小孩岁岁平安。
在漳平还有一个端午节前理发的习俗。老人们说,节前理头发才不会发生“鬼剃头”。漳平史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