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漳平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漳平农民漆画:农民画的“新大陆”

2018-03-27 08:01:12 作者: 巫奕龙 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网福州327日电(记者 巫奕龙)灯龙狂舞,乡民欢腾,置身其中的两座客家圆土楼似乎也笑逐颜开。这幅《年年好》农民画是闽西漳平农民漆画院院长吴玉环的代表作之一,曾获中美协主办的农民画展优秀奖。

“两年前,我在导师江书荣的指导下尝试把这幅作品移植到漆画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春节喜庆祈盼的气氛表达得更为浓烈。”吴玉环说,“这也是我创作的第一幅漆画。漆画跟农民画很‘搭’,表现手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吴玉环是漳平农民画作者队伍中13位省美协会员之一,也是漳平农民漆画的先行者之一。近两年来,拥有深厚农民画传统的漳平以漆画为突破口,探索农民画和漆艺的融合,闯出了新时期非遗技艺传承的新路。

漳平新桥农民画有400多年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民间画师采用勾线平涂手法,创作反映农村生活的绘画作品,将民间味、乡土味、装饰味和现代味融为一体,开一代艺术新风。漳平新桥农民画之所以能够从一开始就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创作方向,并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创作水准,这和省美协副主席、龙岩市艺术馆馆长梁明老师的指导分不开。他让新桥农民画少走了很多弯路,并且形成了画乡的创作风格。

1989年,新桥镇成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993年新桥画乡100幅作品到省美术馆举办专场展览后,被省美术馆悉数收藏,其中就有吴玉环的5幅作品。

“那时其他乡镇和城区的爱好者近百人慕名来新桥学农民画。”吴玉环说,“此后新桥画乡渐渐沉寂下来,当地农民画师大多各寻出路,很多人外出画行画。”

20107月,漳平农民画院成立时,仅有10多名画师。

近年来,漳平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文化传承,重振农民画产业雄风。农民画院每年举办两期农民画免费培训,目前画师增至约200名,其中骨干50多名。

针对农民画面临的题材狭窄、技法单调和市场萎缩等瓶颈,漳平大力倡导农民画与当地特色花、茶产业相结合。2010年,吴玉环用8张农民画组图,生动有趣地再现了水仙茶采青、晾青、杀青、炒茶、揉碾、包茶、烘焙、品茗过程。“这组作品现在已用于水仙茶文化宣传、商品包装等,效果非常好。”

真正让漳平农民画再度别开生面、领异标新的,是2016年起兴起的农民漆画。为响应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号召,福建省艺术馆把已实施13年的“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对准农民画群体,启动实施了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当年6月,福建省文化厅、省艺术馆和龙岩市艺术馆为吴玉环等20名漳平画师举办农民画创作群体漆画技艺实验班,开全国先河,首批40幅农民漆画展出后,好评如潮。

脱胎于古老漆艺的漆画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福建是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祥地之一。农民画转化为漆画,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民画主要以红、黄、蓝、黑为主,多用色块平涂,很适合用大漆来表现。”吴玉环说,“漆工艺的撒、贴、镶、推、埋、磨、罩技法和螺钿、金、银粉等材料的融入,使得画面更具丰富的表现力,当然也对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战。”

漳平农民漆画《走古事》以色漆作底,用大漆为主要材料,用堆灰的方法推出半浮雕状的人、物,用生漆加入量的变化让色漆有不同的明度变化,再通过打磨让画面呈现古朴、厚重之美,从而生动呈现了闽西客家民俗走古事的盛况。

“农民画家聚焦民俗活动、百姓生活等,丰富了漆画的题材。”吴玉环说。

较之传统农民画,农民漆画创作路子更宽,市场价值也大大提升。漳平农民漆画在创作和营销中,还引入文创公司购买知识产权和互联网平台销售,将农民漆画融入手机壳、马克杯、办公用具、箱包服装、雨伞、卡片等,进一步与市场对接。

20178月,漳平成立农民漆画院,目前拥有农民漆画作者28人,而且队伍还在不断扩大中。漳平农民漆画已开始从嫁接传统农民画阶段进入利用新的艺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的新阶段。

“农民画与漆艺结合起来,不只是材料与制作工艺的改变,还有文化自信的重塑。”吴玉环说。

责任编辑:
时事热点
社会民生
友情链接: